心靈病房<Wit>
慎入,內有劇透。
死亡,不是件榮耀
雖然人們視你為敬畏可怕的象徵
但你完全不是如此
因為,那些視你為天啟者並未逝去
可悲的死亡啊,你將永不能奈我何
那些君王、臣服於命運機會絕望的人才是你的主人
你帶來了劇毒、戰爭和疾病
就連睡前聆聽的那些蜚言咒語
也勝過你輕輕地撫慰
你還有什麼得以自豪呢
我雖只有這短暫的一眠
醒來卻已然成就永生
死亡將不復有"逗點"
死亡,將永遠消失 -<John Donne>
這首詩貫穿整部電影,不過對於生死學哲學解讀沒辦法深入,網路上有更精闢的影評,建議閱讀
<http://larshikari.pixnet.net/blog/post/19558228>
電影開頭,教授告知薇薇安罹患癌症時,聽到介紹治療方式及執行治療的過程、預後等等,但未見教授真正關懷
眼前薇薇安的感受或情緒。
現今醫療對於患者的治療大於關懷,要治療的患者太多,時間太少太趕,關懷似乎不那麼重要,對於癌末的患者
來說,治療已經不是那麼重要,人生最後一哩路的關懷,或許才是治療的藥方。
接受化療初期薇薇安的反應,算是淡定且堅強,內心豐富的獨白,也表達了她一絲不苟、內向封閉的個性,但是
對於住院當中的自嘲的幽默偶讓人莞爾一笑,如同薇薇安所說的消極反抗...
在薇薇安求學時期的心態,對於跟人相處與功課研究,選擇了後者,自訴找不到這兩者的關聯;對於自己所從事
的學者研究非常自豪,電影最後反思除了研究文學以外還剩下什麼?
父母雙亡、未結婚、無生育、沒有兄弟姊妹,在世上獨身一人,對於人的溫情感受來自最後來探視的愛絲佛教授
以及護理長蘇西,有好幾幕讓人印象深刻,像是護理長跟薇薇安說有事儘管找我,薇薇安停頓沒有回話,但是那
一幕很讓人感動,無須言語的溫暖。由蘇西主動告知治療到最後病情改善已經不可能,可以選擇不急救這幕;推
開住院醫師執行不必要急救捍衛病患最後遺願及尊嚴時,這些畫面讓人覺得只有蘇西站在薇薇安這邊,正視著薇
薇安這個人,而不只是"研究對象"或是"病患"。
對於住院醫師作檢查時的片段看到皺眉,希望自己臨床上協助檢查時,沒有造成病患如此的不適感及不安全感…
而病患就在眼前,醫師的手正在幫眼前的病人的陰道做檢查,對著護理人員談論的眼前病人過去的事情,完全把
病人當空氣這點,讓人生氣!
媽的你是沒教養的小孩嗎?
就算是表面上的禮貌也該尊重一下眼前的人吧,太扯了!更別說這位醫生曾經是眼前薇薇安的學生...
主會報也是糟糕到極點,無誠意的問候,直接掀被單開始會報,病人呢?
教授滿眼只有全劑量化療治療,病人呢?
你媽這樣教出的學生知道治療疾病,病人呢?
整部電影看完最討厭的就是住院醫師跟教授了,不把人當人看,只知道治療疾病,病人呢?
但是在台灣這樣的醫療環境下,未來可能只剩下這樣類型的住院醫師,為什麼?
因為病人太多,而時間、醫師太少!住院醫師也是人,不斷的惡性循環下,造就了惡劣的環境。
看到薇薇安描述躺在病房內的那段期間,時間緩慢的流逝,唯一有回應的就是按紅鈴呼叫護理人員,突然理解為什
麼會有病患一直狂按紅鈴叫護理人員做這做那的,有些是真的行動不便,更多的或許是住院中的不安吧。(雖然真
的有白目的病患,不過希望相信那只是少數人...)
薇薇安與傑森住院醫師的對話,彷彿看到另一個薇薇安,還沒生病前致力於研究、專研喜愛領域學問的薇薇安。眼
前只有研究的薇薇安,除此之外剩下了什麼?
人之將死,會回顧過去自己生活中的種種,可否有感到後悔之時?很少有人不後悔的,很多時候,很多當下做了選
擇,事後想想其實有其他選擇可選,帶著這樣的悔恨感,回顧了人生並因此落淚、哀傷、懺悔,若可得到化解,是
幸運,但多數人都是帶著這樣的心情離開的。
回想自己在病房的那段期間,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花時間跟病人家屬聊天,這樣是浪費時間,自己的工作都做不完了
,還這樣做根本是做蠢事...
我心目中的護理工作,撫慰心靈也是一部分的工作,就算不甚了解病患的個性或是來自怎樣的環境,至少躺在病房
時最常見到的除了家屬就是忙得團團轉的護理人員了,一小段話或是一個問候,都是溫暖,儘管能給的真的有限...
關懷跟同理心,不是護理的基本嗎?
但是被照顧過多的病患及工作壓縮到剩不了多少,
然後剩下的就是不停地抱怨...
所以我到了診所。
醫護行業,治療的是人,治癒的是人,送行的是人,迎接新生的也是人,而不僅僅是疾病而已。
死亡,是人最後的結局,愛絲佛教授在電影的開頭說了一段話:你的努力要讓結果顯現出價值才有意義,但是人生
要求的應該是過程,因為結局已經是確定的,頗讓人玩味。